|
碳基线受邀参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碳”索未来,INSPIRO碳服务科创路演
Oct 25, 2022 碳基线 Carbon Baseline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可持续发展创新实验室(成都)(SPARK Lab)可持续发展青年创业者网络(INSPIRO Network)主办的“INSPIRO碳服务科创路演”活动于10月13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活动聚集碳中和服务行业的领导者、知名影响力资本、研究机构专家、跨国企业和科技初创企业等创新资源,通过分享行业发展趋势,探讨创新机遇挑战,技术展示对接交流,从而促进各方携手合作,助力碳中和愿景的实现与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本次活动共吸引3万+人次线上观看,引起多方积极探讨碳服务相关议题。

碳基线联合创始人、CEO翁海啸受邀参加联合国计划署“INSPIRO碳服务科创路演”活动,并针对碳中和目标下企业产生的碳资产盘查管理、碳减排和绿色金融投资建议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

     关于碳服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薇为本次活动致开场辞。她指出气候变化是现在全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能够帮助产业低碳转型的碳中和服务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狭义碳中和服务业包括碳咨询、碳研究、碳金融、碳法务、碳核查等,广义的碳中和服务业还包括赋能城市和产业节能减碳的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绿色消费等衍生领域。她提到,今年SPARK Lab开展了《打造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希望率先界定中国碳中和服务业,勾勒碳中和服务业的产业生态图谱,为区域经济发展引入新模式、注入新动能,开创示范样本,服务全球的碳中和服务业发展。

      碳服务的机遇与挑战          

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人虎以“碳服务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主旨演讲。他分享道,碳服务行业发展的挑战包括数据质量有待提高、地方和企业的核算标准尚待明确、低碳服务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挑战同时伴随着发展机遇,随着国家加速出台相关标准及政策,未来碳市场覆盖行业的扩大,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必然需要更多的碳相关人才、碳服务技术和零碳投资。最后,唐人虎也指出碳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产业的融合发展(新兴技术与碳中和服务业的融合,数智产业与双碳垂直产业的融合),其次虚实结合的碳服务行业需要数字化的创新发展推动其转型升级,最后区域协同性发展和国际资源整合是碳服务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碳服务科技创新圆桌论坛       

圆桌环节主持人为SPARK UNDP SDG Innovati-on Lab创新研究负责人代雨薇,参与圆桌的嘉宾有:CDP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大中华区负责人吴芙蓉,亚马逊云科技电力能源和公用事业行业总监胡进, EDF(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数字创新与应用主任郑秋枫,青云创投合伙人卢琦,天马科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姚晓菲。各位嘉宾从研究机构、产业方和投资机构不同的视角,围绕碳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分享彼此观点,碰撞思维。

01

关于对碳服务行业的理解以及该行业所存在的创业和投资机会

吴芙蓉认为只要是为了低碳经济转型的服务行业都属于碳服务,碳中和过程中需要政策、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种要素综合起作用,才能实现低碳转型。卢琦将碳服务领域对标金融服务领域,认为碳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创业机会随处可见。创业者提供一些更加平台化,标准化和产品化的解决方案会得到投资人更多的青睐。姚晓菲在投资机会上更为看好零碳能源替代技术以及帮助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胡进指出碳足迹计量、核查,碳排查、能源结构优化相关的技术非常有市场前景,也拥有巨大的投资机会。郑秋枫则认为碳服务碳管理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新能源、风光电等方向无论是投资还是资产门槛都比较高,但碳管理处于起步阶段,是一片蓝海,拥有广阔的拓展机会。

02

针对碳服务行业所存在的挑战

吴芙蓉认为要真正实现投资和创业的成功,首先所有的技术创新要能够真正解决企业实际存在的困难,真正给社会带来价值;其次创业和投资的成功也取决于好的时机。卢琦则指出碳服务行业的需求方不够市场化规模化使得供给方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没能得到很好的打磨,较为单一且不够深入,工作可能存在比较表面的情况。碳服务方如何与需求方上下游的实际运营、供应链管理及业务结合在一起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03

前沿的数字科技如何赋能碳服务业

关于这个问题, 姚晓菲分享了亿可能源公司的案例,介绍其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和电力产业实现节能减排。郑秋枫谈及法国电力中国研发中心通过AI与物理数据结合,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能源领域从而增强项目解决方案的复制性、提高其商业效益,通过大数据AI技术替代物理模拟从而预测外部因素对核能冷源系统的影响。胡进则分享亚马逊云科技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云端高性能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服务实现碳排放的计量、绿色能源的替换及企业能源使用优化的完整闭环,强调找到一条很好的数字化通道实现三者闭环的良性循环,可以促进碳服务不断向前推广。

线上观众对圆桌嘉宾的精彩分享积极提问,包括从投资角度如何打造碳服务的附加值及增长点、投资人更加关注一个项目的创新技术产品还是减排碳绩效、欧洲能源危机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影响、各个利益相关方如何通力合作打造碳服务生态圈等。卢琦、姚晓菲、郑秋枫、吴芙蓉分别从投资人、产业放和专业机构的角度出发,对比中外碳服务市场差异,给创新创业者们提出了中肯建议,例如建议初创企业抓住客户核心痛点,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深入绑定;做自己真正擅长的事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日常多关注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信息,初创企业应该从现在就开始ESG相关实践将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

    企业碳服务需求介绍        

为切实帮助创业者良好发展与助力产业方低碳转型,深化落实彼此交流合作,本次路演邀请了两个知名企业分享他们在碳服务领域的最佳实践与创新需求。来自成都高新区的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朱子涵着重介绍了六点外部服务需求,分别为:自上而下碳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点带面推动绿色低碳项目、碳排放第三方核证需求、碳足迹认证、绿色供应链管理和基于公司已有的能碳管理系统,提供颗粒度更细致的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他表示非常期待与创新技术提供方以及碳服务领域生态资源加强合作。

达能集团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兼社会企业总经理吴俊财分享了达能碳中和实践经验与未来计划。吴俊财举例了依云矿泉水如何与上下游的外部合作伙伴共同实现全范畴碳中和认证、达能碳中和工厂中的“黑科技”、“智慧碳”包装、绿色物流试点等绿色供应商的参与情况。他也分享了2025脉动“一个地球”承诺倡议,即计划到2025年100%使用可再生电力,产品碳足迹减少42%等,让参会者了解了达能这样的世界500强公司所关注的科技创新方向,合作模式和潜在机会。

     碳服务科创企业路演         

本次活动共吸引并评选出11家碳服务领域的初创新星参加路演,展示他们的颠覆性前沿科技,通过专家嘉宾点评帮助他们优化创新解决方案,实现各方积极联动。碳基线Carbon Baseline联合创始人、CEO翁海啸进行了项目分享。他针对碳中和目标下企业产生的碳资产盘查管理、碳减排和绿色金融投资建议的需求给出解决方案。达能集团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兼社会企业总经理吴俊财认为碳基线展示出的优势一方面在于“聚焦”。另一方面则是从标准开始,根据发改委、全球等的标准开展行动。

1677482791111.jpg

     创新生态平台助力

本次活动的两家支持机构分享了他们如何助力碳服务领域的科技初创企业加速发展。Impact Hub Shanghai联合创始人,影力资本合伙人吕秀娟介绍道:Impact Hub是全球关注社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最大的创业社群网络之一,致力于用商业创新模式践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从创业能力提升、媒体宣传、投融资对接等多方面陪伴初创企业长期发展。亚马逊云科技初创生态及早期投资机构战略合作负责人冯锦月分享了亚马逊云科技初创生态和云创计划,表示将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成长周期的支持赋能,助力今日初创发展为明日巨擘。此外,两个支持机构也分别介绍了为参加本次路演活动的初创业企业提供的福利。

创新对接

活动的最后,是非常务实的创新对接环节。投资人、产业方等创新资源齐聚云端,与路演团队进行一对一交流互动,进一步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技术优势等, 探讨合作机会。创新对接的伙伴彼此交换了联系方式,并约定在线下继续深入沟通。

本次INSPIRO碳服务科创路演搭建了一个多方合作平台,打通产业链、创新链,创新资源云聚集、优质项目云分享、创新主体云联结,推进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助力碳服务创业项目成长壮大,推动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今后,INSPIRO Network仍将继续利用平台优势,联合多方资源,为创业者们创造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创业环境。

INSPIRO可持续发展青年创业者网络,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成都)下,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发起、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支持、面向全球杰出可持续发展创业者的创业成长项目和跨文化社群。

项目旨在聚集中外科技创业者,探讨如何借助前沿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低碳技术、教育科技、健康科技、科技行业中的性别平等等,通过一系列互动式交流学习,推动参与者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公司发展策略,以及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创新合作,创造市场价值。

Request Demo

Name *

Email *

Tel

Message *